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: 首 页产业发展产业动态 › 正文

东路农场公司: “黑科技”种地 让春耕春管省心省力

时间:2024-03-29 09:44:15

  “1亩,3亩,5亩……”3月26日,在东路农场公司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(修复区)水稻基地,伴随着一阵阵螺旋桨的嗡鸣声,三架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下,分别载着100斤的肥料稳稳起飞,穿梭于稻田上空,均匀地洒下肥料。

  无人机在喷洒肥料。东路农场公司供图

  “传统的人工施肥,需要背着几十斤的肥料桶,顶着烈日,深一脚浅一脚地干好几天,现在有了无人机,只要设置好相关数据,一分钟就完事了!”看着飞在稻田间掀起层层绿浪的无人机,东路农场公司总经理助理、果蔬分公司经理林勇开心地向记者介绍,今年公司升级了无人机机型,一次能装100斤肥料,仅需1分钟就能完成整个水稻基地588亩的施肥作业,而如果靠人工作业,一天最多只能施肥16亩。

  “不同于传统施肥方式费时费力,且易造成水稻后期青黄不匀,无人机高科技上阵,不仅提高了施肥效率和施肥精度,还大大节省了春耕春管的用工成本,降低了对农作物的伤害。”林勇给记者算了笔账,目前,无人机施肥收费为每亩20元,人工需要至少50至60人才能完成整个施肥作业,使用无人机作业的收费,比请工人的费用减少了40%。

  “此时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、营养,除了追加肥料之外,田里要保持湿润状态,最好保持有2至5厘米高的水层,这样不仅满足了水稻的生长需要,还能抑制杂草生长。”林勇向记者介绍,后期还将使用无人机喷洒药物杀虫灭菌,做好病虫害防治,让作物长势更佳、成品质量更优。

  新质生产力赋能,让粮食生产更智慧、更高效。近年来,东路农场公司一路向“新”,依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,逐步完善标准化田间基础设施,采用“自主经营+智慧化”的管理模式发展水稻产业,引入越来越多的数字化、智能化农业设备,在春耕春管中“大显身手”,为农业发展提供新的生产力,勾画一幅生机勃勃的现代科技农耕图。

  “播种有播种机,施肥喷药用无人机,收割有收割机,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,有了‘黑科技’的加持,种地一点也不辛苦!”林勇感慨道,今年公司选择了产量更高、抗病性更强的特优“458”水稻品种,预计6月10日左右就能收割,相信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。

  “从‘面朝黄土背朝天’到‘一人能管百亩田’,我们能清晰感知到科技正在改变着传统农业生产的面貌,为春耕春管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。”东路农场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付谨盛表示,科技正成为农业发展的强大引擎,未来公司将抢抓机遇,按照海垦集团党委的部署安排,不断应用和创新新技术,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新模式,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,有效提升水稻生产管理效率,促进水稻增产增收,打响“东妃”大米品牌,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。同时,还将加强科企合作,积极探索水稻新品种培育,增强企业竞争力。


  来源 | 海南农垦报

  记者 | 林倩 通讯员 黄闻涛